剪纸艺术是中国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2006年,中国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中国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为一所有90多年历史的学校,惠州一中非常重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传统艺术进校园、进课堂。我校剪纸艺术工作坊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文化认同感,是我校的最受欢迎的学生社团之一。
社团宗旨
“剪纸艺术工作坊”的宗旨是以一把刻刀、一张红纸再现万物之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剪纸带来的精神愉悦和生命感召力,激发因材施艺的灵感和精心手作的潜能,以匠心守初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师资团队
刘月娥老师,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学美术高级教师,广东省学校美育工作专家,广东省美术学科骨干教师,惠州市中小学校教师培训者,惠州市“卓越教师1+N团队”领头人,曾外派担任过2015年“中华文化大乐园-文莱营”和2016年“中华文化大乐园-苏格兰爱丁堡春令营”传统手工艺老师,编写有《传承手艺 心灵手巧》和《像民间艺人一样玩手工》等手工艺教材。
邓昱鹏老师,惠州市教育局美术兼职教研员,有前沿的教研理念和较强的组织能力,曾获“惠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惠州市优秀教研工作者”称号,精研版画、油画、书法的教学。
朱红如老师,擅长剪纸、版画、橡皮印章的教学,有省、市级课题的教学研究,著有《橡皮章》校本教材。
课程特色
1.2015年,我校增设“民间剪纸”课程,并于2017年成立“剪纸艺术工作坊”。以工作坊为载体,以教研课题推动实践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表现生活、赞颂美好。
2.剪纸教学传承惠州剪纸的“柔美清秀、图案精巧、技法写实”的艺术特点,与惠州本地民俗文化相结合,打破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的隔阂,增强传承本土文化的可持续性,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
3.剪纸教学在秉承剪纸传统技艺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媒介与科技,让剪纸艺术走进现代生活,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以创新有趣的形式,培养学生乐学、好学、会学的学习习惯。例如 “民间剪纸”拓展为“剪纸的现代应用”,凸显初中教学基础性、趣味性、开放性的特点;拓宽剪纸的创作渠道及艺术的衍生品,把剪纸元素融入班级名片、书签、贺卡、文创产品的设计中,坚持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
4.剪纸课程将多种艺术形式融会贯通,将传统书画艺术、版画艺术、印染艺术、现代装饰艺术与剪纸艺术相融合,拓宽当代剪纸美育的实践视野和教学路径。
5.剪纸教学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为师生营造一种古色古香的校园氛围,创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让校园环境散发育德、启智、示美的教育魅力,唤醒师生的审美自觉。
教学成果
剪纸艺术工作坊的老师们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剪纸创作,学生作品多次获得省、市比赛荣誉;“剪纸艺术工作坊”获惠州市中小学校“优秀学生艺术实践工作坊”;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果项目《墨香印象 心灵手巧》,成为惠州市中小学校唯一代表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粤港澳大湾区学校美术与设计作品展暨第四届高校设计作品学院奖双年展”;《传承中华文化的美术课程的实践与探索》荣获“首届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所编写的校本教材作为材料之一,助力学校被评为“广东省中小学教师校本研修示范学校”。
学生作品
获奖证书
社会影响
“剪纸艺术工作坊”的师生曾受邀与来自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文莱、印尼、缅甸等6个国家共12个华侨社团的近300名海外华裔师生及澳洲墨尔本 Sherbrooke公立学校师生进行中国剪纸艺术的交流,多次向社会推广剪纸艺术,引起媒体关注。刘月娥老师受惠州电视台记者采访,录制节目《以匠心守初心 在传承中创新剪纸》,并于2022年10月17日惠州电视台二套《惠城印记》栏目播出。
手执一张红纸,剪出一份美。一中学子正以剪纸为载体,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创新剪纸艺术,弘扬鲜活生动的指尖艺术,增强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