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心栖梦归处,不负韶华年。曾经的他们,满怀希望,走进一中校园,用砺志和善学开拓疆土,追逐梦想;如今的他们,乘风直上,奔赴星辰大海。彼时当年少,莫负好时光,让我们共同回首,一同靠近光,成为光,领略一中优秀毕业生的风采吧。
闫索
惠州一中2022届毕业生
现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我永远不会忘记我的母校——惠州一中,以及在那里发生的一切,因为无论走到何方,她都是我的精神故乡与庇护的港湾。在那里,我不仅度过了人生中十分重要而难忘的六载春秋,亦结识了颇多令我受益匪浅的良师与益友。毕业后,我常回到母校;无论何时,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让我感到亲切与温暖,每一层阶梯上都存留着我的足印,办公室里还能瞥见我与老师们讨论的身影,食堂路上的树荫为我遮蔽了三年的烈阳与细雨,如今仍在原处执行着他的使命……这些成为了我热泪盈眶的独家记忆,亲切而又温暖。
同学们总是笑着调侃道,母校总是在我们毕业后翻新,让我们有再读一次的冲动;然这便是母校之美所在,这是一种百看不厌的、如陈醋般愈闻愈香的美,一种在校时永远迟钝、毕业后才能慢慢感悟的美。
高中三年,我对朝夕相处的校园实在熟悉——从教室到食堂,我清楚地知道怎么走是最快的,路上的每一处转弯,我即使闭着眼也不会碰壁;从操场到教室,笔直的一条路走下去;从教室到校门,是我最熟悉的道路了,每天下了晚自习我便独自迈着一天中最轻快的步伐走着,走向我无限憧憬的墙外的世界,墙外有诗有远方、有自由有世界、有高中的我所幻想的一切。如此,高中三年,行色匆匆的我并未完全领悟到校园的美。
而当我走过了三年高中,当我交了答卷走出学校后,再次回到校园,我从“同学”变成了“毕业生”,我不必再在楼梯间背着内环境与稳态,不必再在办公室与老师据理力争讨论题目的严谨性,不必再计算着从教室到食堂怎么走最省时间,也不必再坐在教室里看着墙外想着等我毕业之后的奇思妙想……我可以在走廊上肆意闲逛回忆我的高中生活,我可以惬意地走在校道上看着花草可爱,而不是想着要是没有这处绿化我便不必绕道;我从围墙外走来,欣赏着校内的风光,也正是这个时候,我才有机会从美的角度看这个与我相伴了三年的校园;如是,往往是毕业后才更能发现母校的美,才知校园内每一处早已司空见惯的景物其实都有着它独特的美,才知能在如此校园内读书生活,实际上已经是一件十分幸福而又幸运的事情。
除了校园本身,校园内的人亦让我怀念。师者,传道受业解惑;长者,领航指引帮扶。母校中的一位位师长,成为了我人生启蒙的重要导师,在我的成长之路上给予了我宝贵的经验与教诲。高中是人生的一个重要阶段,在这里,孩童的稚气开始褪去,而人生的理想与目标开始逐步确立,独立之人格也在此逐步塑造;因此,师长的谆谆教诲为我带来的宝贵财富,也会令我受益终身。学校不仅是一座学习知识的高塔,她也是一个确立理想、塑造人格的殿堂,而这些,对于初入校园的稚嫩的我而言,离不开师长们悉心而细致的帮扶;在他们的引领下我立下最早的鸿鹄之志而为此奋斗,我学会坚持而非放弃是奋斗的底色。此外,亦有益友作伴,游学海而不倦;如今走在大学的校园内,或是在教学楼内自习时,总是会想起高中时益友们的陪伴,让本应更加枯燥的高中生活有了不少色彩。
高中的校园与校园里的人们一起,尘封在记忆深处,总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刻,看到关于他们的信息,一些相应的场面涌入心头,逐渐露出它的点点滴滴;渐渐从高中校园中走出,来到大学,大学的校园与校园里的人们,成了现在的生活和以后的回忆。在大学的校园里,身边都是来自各个省份各个中学的佼佼者,而我不过是来自广东一个很普通的城市的一名普通的学生,但我并不会因此而自觉低人一等;相反,我却会以我来自惠州一中为荣,我觉得这就是一种自信。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他们的经历不尽相同,但绝无高低贵贱之分,或许可以因此骄傲,但绝不应以此自卑。
我的母校为我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资源;从这样的母校中走出来,我自应带着母校给我的自信迈步向前,昂首挺胸地在大学里创下下一个佳绩。
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的展望未来;在惠州一中学习生活的六年是我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但也只会是其中的一笔。延着来时的路走向远方,是为学校带来更大荣誉的远方,是建设更好家乡的远方。未来的路尚长,唯有以感念母校之感情为指向,初心方弥坚,脚步方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