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动态 > 校园新闻
探寻美丽象头山,保护生物多样性 ——我校开展科技艺术节活动之生物象头山研学
  发布时间:2023-04-23 浏览数:

 为结合学校生物教育教学需要,拓展学生科学领域的前沿知识,我校生物科组组织学生于4月9日开展了“探寻美丽象头山,保护生物多样性”研学活动,开展了红外相机监测、植物标本制作、生物多样性调查、生态摄影等项目。

图片 1.png

活动内容及结果展示

红外相机监测

惠州一中2025届高一(30)班

小组成员:刘家俪(组长) 

粟成杰  陈懿成  黄蕊

01

工作原理

利用红外线观测仪器及相关设备(相关设备为显示屏和太阳能碳板),放置至选择的观测地点,等待一段时间后,即可观察仪器拍摄的动物影像资料。

02

地点选择

寻找野生动物的痕迹,继而推测出野生动物可能经过的路径。红外相机的架设点应选取在动物频繁出没的地点,如水源附近、阴凉的洞穴及食物丰富之处,选取地点周围需有充足光源以保证太阳能板得以获取光能。

03

架设技巧

架设红外相机及放置相关设备时,可利用就近处的树木、岩石等坚实附着物进行相机的固定及相关设备的放置。固定相机之后,观察相机连接的显示屏实时传导的影像,以此来进一步调整相机的高度及仰角大小,从而确保合适的成像效果。将太阳能碳板架设于高处,调节其仰角至最大限度接收阳光的角度。

图片 10.png

04

记录要点

记录选取地点的经纬度、海拔高度、详细地名至最低行政区域划分名称;

记录详细架设时间至分钟单位;

记录架设地点附近的地理情况,描述地形特点、水源距离里程数、树荫茂密程度。

05

观察结果

安装放置好红外相机及相关设备,等待五天时间,一个红外相机拍摄的动物影像资料通过无线电频传回。初步观察判断,此动物为白鹇(学名:Lophura nycthemera),雉科鹇属大型鸡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通过影像资料观察,白鹇头冠处为红色,腹部至腿部上部为黑色,背部至尾巴为雪白色。白鹇与家鸡最大不同在于白鹇尾部长,而家鸡尾部短;且白鹇羽毛颜色为黑与白,家鸡羽毛颜色为黄色。

06

活动感想

刘家俪

生物研学之旅助我走进自然,象头山之旅助我了解动物观测为何事,我为大自然的力量和神奇惊叹。我们爬上陡坡安置相机,这是我离动物影像观测最近的一次,也是参与此过程的第一次体验。

粟成杰

本次活动爬山5公里,让我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大自然的洗涤,变得充满活力。生物研学,研的不仅是生物奥秘的科学,更是人融于自然,于自然净化自我的生命哲学。

陈懿成

踏足于青山秀水之间,在一花一叶皆脉脉含情的森林中漫步。当无机质的气味与浓醇的氧气相混合,当碧蓝的水与清澈的天相呼应,我仿佛闻了一壶自然所能给予的最香洌的美酒。如果能在科学研究中寄寓对美的欣赏,寄寓对哲思的追求,这样的科学研究必将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黄蕊

这是一次非常好的经历,和同学们一起爬山,安装红外相机,认识了一些野生动物的习性、外貌、名称,以及一些植物生长的特点、颜色的形成原因。

植物标本制作

植物标本制作小组在宣讲员的带领下开展活动,在象头山教育径的入口,小组成员依次为自己取了“自然名”,其中“穿山甲”“铁树”“七叶一枝花”等名字让大家忍俊不禁,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了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分类、植株的特点、采集标本注意事项等知识,最后大家都收集到了理想的标本,再进行紧锣密鼓的压制,收获满满。

生物多样性调查小组跟随象头山宣教基地工作人员和生物老师完成了此次实地研究学习,于生物性状中领会生物进化的意义,于山林探索间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价值,于自然风貌中获得人生感悟,于研学活动中开阔全新视野。

留心观察,一草一木皆是风景。同学们对自然生物的认知不仅仅停留在美丽的景色,而是更加深入地思考了自然神奇与智慧背后的奥妙,还提升了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学生活动感悟

高一(17)班刘沐霖

通过研学,我得以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风光,静下心来发现大自然的艺术。尽管它们的品种不为大多数人所知,但这份珍贵的经历终会在生命的漫漫长河中,体现它的价值。

高一(21)班古家珞

世间万物都是平凡渺小的,但只要有一双能发现美的眼睛 你就会看到这些平凡的生物 正闪烁着不凡的光芒,正是这些平凡渺小的生物 组成了这个不凡的世界,人亦如此。

高二(16)班 刘悦可

观赏自然奇观的同时,我们也从中收获了对人生的启迪: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们都应当勇往直前、努力追求自己的目标,如此才能活出精彩的人生。

一步一步的足迹,一台一台的仪器,共同感知了自然世界的魅力,提升了同学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引发保护自然内动力。同时,本次研学活动为学校进一步探索校本教材与自然结合的研学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