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迪科学思维
拓展科学视野
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教授莅临我校讲学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们接触前沿科技,开拓学术视野,培养学科兴趣,4月17日下午,受我校邀请,华南理工大学副校长朱敏教授莅临我校,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精彩的《氢能与材料》主题讲座。讲座由教务处胡世界主持。近500名师生、家长聆听了讲座。 讲座上,朱教授向同学们介绍了氢能。他告诉同学们,突破技术难关而成功地开发、储存和利用氢能,是我国目前提出的“碳达峰”、“碳中和”双目标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也是解决能源危机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氢能有着无污染、热值高、能量密度大等优势,但我国目前在氢能技术方面仍面临着许多困难与挑战。朱教授表示,自己所研究的领城正是用新材料来开发氢能,并且取得了进展。这些成果得益于国家对氢能的重视和投入。他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氢能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定能走在世界前列。 在互动环节,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提问。如,为何要用电解制取出来的氢气再去发电?氢能对于“碳达峰”,“碳中和”的作用?新能源建设中氢能有哪些应用前景?朱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蔼可亲的语气,热情地解答了同学们关注的科学问题。 听完了讲座,同学们收获颇丰,不仅了解到了许多前沿的科学知识,而且更能理解朱教授敢于创新、开拓进取、攻坚克难的科学家精神。 朱敏,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副校长、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全球高被引科学家。1982年、1985年、1988年在大连理工大学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先后在德国(洪堡学者)、日本、澳大利亚等国从事研究工作。《机械工程材料》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主编和参编了《先进储氢材料导论》《Advanced Materials for Clean Energy》《功能材料》《工程材料》《新型材料科学与技术》《新材料概论》等著作。主要从事储氢材料、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机械合金化与纳米材料、合金相变与形状记忆合金等领域研究。先后担任“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曾获“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广东省“丁颖科技奖”等荣誉。兼任第四届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金属材料与冶金工程分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材料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材料学会常务理事等学术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