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新闻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校动态 > 校园新闻
篆方寸之术,刻万千才艺——记我校传统文化传承项目
  发布时间:2022-01-09 浏览数:

篆方寸之术,刻万千才艺

记我校传统文化传承项目

篆刻艺术,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以汉字为载体,集书法、镌刻于一身,被誉为中国古文字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9月,中国篆刻艺术成功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代表作名录》。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及传统文化观时认为:“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

金石学史上,以传古为己任并付诸实践的大家比比皆是,“功崇惟志业广惟精”,古人尚如此,在文化日臻繁荣昌盛的当下,更赋予吾辈责任与使命。

2019年我校鱼艳老师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篆刻,并担任学生社团翰墨书法社的指导老师,面向全校开放选修,招收爱好篆刻的同学,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出一条传承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艺术教育之路。篆刻课程根植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通过篆刻学习,让学生了解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实现以篆刻育人,在育人中彰显篆刻魅力。

一、指导老师简介

upfile/

鱼艳老师在书法篆刻方面有较深的研究,且有着浓浓的教育情怀,现为中国佛像印艺术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惠州市佛像印艺术创作中心艺委会副主任;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惠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曾参与编写广东教育出版社《书法练习指导——教师教学用书》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美育教材《审美·综合——从感性到理性》,多幅书法、篆刻作品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篆刻制印全过程录入2020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美术教科书《中国书画》中。在课题研究及教学论文方面成果显著,承担市级、校级优质课比赛均获一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比赛均获奖。

 

二、学生获奖情况

2019年在岭南新星奖“第三届广东省中小学生书法大赛即书法论坛省总赛区中,我校6人参赛全部获奖;2019年由教育部、国家语委办主办的第二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中,我校高二(23)班黄诗博和高二(7)班唐晔同学的作品进入决赛,其中黄诗博的作品《家书》在“笔墨中国”汉字书写大赛中荣获中学组优秀奖,作品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展出。2021年我校6人参加教育部、国家语委办举办的第三届印记中国大赛,在惠州地区荣获2个一等奖,3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

2021年我校刘欣坤的篆刻作品《出征》荣获惠州市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选送省赛艺术展演并荣获二等奖,是惠州地区书法篆刻组唯一的一位获奖者。

 

三、篆刻课程介绍

1、计划明确,有效推进

我们根据学生学情,制定了详细而有效的计划,从基础到提升、从临摹到创作、从传统到创新,按计划有条不紊的开展教学活动。做到文化传承有目标,学习过程有计划,实践落实有成果。

阶段一,通过了解篆刻文化及印章源流的基本知识及文字的演变过程,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唯有深究才会热爱,唯有热爱才会传承。

阶段二,了解并掌握古玺印、秦汉印、流派印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能参照古代经典作品做简单的创作。

阶段三,常用的章法、布局学习,学会设计并刻、拓边款,能独立创作并制作印屏。

阶段四,以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古诗词、各地民俗、当下时事要闻、十二生肖等为主题的创作,以此渗透家国情怀,树立文化自信,达到以篆刻育人的目标。

阶段五,尝试用不同型材进行创作,并设计制作文创产品,将篆刻大众化,应用于生活中,让更多的人了解篆刻,爱上篆刻,让每个人都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2、策略保障,师生共进

(1)每周举办一次“汉字寻根问底”小知识,通过探究汉字由甲骨至金文的演变过程,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会识篆、用篆,学生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例:

upfile

(2)日常课堂练习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典故、名言警句或传统节日、时政热点为创作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民族自豪感。例:

upfile/

(3)篆刻课程以每学年一主题的实践活动开展教学,并将活动成果编撰成册,2020年初,正值新冠肆虐,染者数以万计,举国同心抗击病毒,遂以此为主题,同学们用篆刻的方式表达对疫情期间不畏艰难险阻的逆行者们的崇高敬意,并将作品以《抗疫》为题编撰成册。202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是最好的爱国教育契机,引导学生回望百年光辉历程,以印为体、以史为魂,礼赞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并将作品以《百年征程》为题编撰成册。

upfile/

upfile/

(4)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引导学生以篆刻为载体,设计文创产品,在生活中应用和推广。例如:书签、扇子、手提袋、手机壳、杯子、盒子......将篆刻大众化,让更多的同学了解篆刻,爱上篆刻,传承文化基因。

upfile/

(5)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型材篆刻,例如:石膏、橡皮、木头、竹根、陶泥等材料,让材料变得唾手可得,让篆刻不再是只有专业篆刻家才能掌握的技术,让更多的普通民众参与进来,传承这项传统技艺。

upfile/

一方小小的印石,方寸之间或朱或白,或工或写,或古玺或秦汉或流派……在同学们的刀下尽显风采。

印石虽小,它已成为中华名族的文化基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着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传承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脚踏实地,做好传统文化的接力者。